瑞丰银行转型升级工作再获殊荣
2018-01-20 09:23:24
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”,多年前马云的一句话,让银行转型成为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。绍兴银行业转型成效如何?近日,浙江银监局发起的一项关于转型升级的评选,亮出了榜单:瑞丰银行成为绍兴地区唯一上榜银行。
此次评选由浙江银监局发起,旨在加强全省银行业转型升级先进经验总结推广,全省共有33家先进单位和99个亮点项目通过属地监管部门的初审,进入专家和公众投票环节。最后,经过监管部门复评和终审,评出转型升级先进单位8家,瑞丰银行成为绍兴地区唯一上榜银行。
2017年,瑞丰还先后摘得了两项极为重要的殊荣:一是第三次获得中国银监会农村商业银行“标杆银行”;二是在中国银监会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,以唯一一家农商银行代表的身份作典型发言。
获此殊荣,瑞丰花了整整八年时间。八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区域经济,瑞丰人从此迈开零售银行转型步伐。总结这八年的“瑞丰秘诀”,不难发现其中很多长期坚持的原则,这些原则一定程度上是区域银行转型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差的,瑞丰经验也因此显得宝贵。
一是坚持做小。瑞丰人不傍“大款”,当一些银行争抢大企业客户时,瑞丰人把更多资金贷给了小微“三农”客户,这些小客户给瑞丰撑起了“大场面”。2008年至今客户增长了19倍,其中负债客户达到了157.33万户,数倍于柯桥区常住人口数量。
二是坚持做实。近年来银行业脱实向虚现象比较严重,但瑞丰银行却反其道行之,每当区域经济受到冲击,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授信。比如今年,瑞丰人花了100天时间 进行“大走访”,向1000家企业一次性授信100亿。这样的大手笔,连省人行、银监和柯桥区委、区政府领导都赶来“点赞”。
三是坚持做专。瑞丰人业务和市场选择十分严谨,多年前银行业大规模扩张时,具备条件也有机会拿“牌照”的瑞丰人,却始终没有“跟风”。几年后大家才发现,这种实打实的业务发展风格,帮助瑞丰人规避了之后几年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。目前,瑞丰人在柯桥区存贷款市场占比达41%和34%,成为区域名副其实的“龙头”,这也得益于早几年瑞丰人的专业化取向。
四是坚持做质。2017年初,瑞丰人主动缩减金融市场规模,降低资金业务杠杆;同时强化信贷投放,大力扶持实体发展,这一增一减使瑞丰人主动应对了“监管风暴”,发展质量更加稳健。存款、贷款实现“双升”,不良贷款余额、不良贷款率实现“双降”,2017年净利润增幅达到14.8%。
五是坚持做信用。对待信用好的客户,瑞丰银行如春天般温暖,对待信用差的客户,瑞丰人却如雷霆般严厉。瑞丰人建了一个“企业信用库”,每年吸纳一批信用好的客户,至今已有671家企业入库;瑞丰人还在农村建立了“背靠背”公议授信模式,让村里人给农民信用打分,大家信得过的农户一次性可以获得30万元贷款。
六是坚持做体验。银行排队现象一直被老百姓诟病,瑞丰人把服务归结为一个“快”字,为此不惜血本:大力推行“机器换人”,让老百姓手指点点就能办业务;改革审批流程,可有可无的流程一律去掉,让老百姓“最多跑一次”;推行“标准化”产品,比如惠民快贷、光伏贷等产品,能标准化的一律标准化;为了让小微企业贷款更快,瑞丰人还专门引进德国IPC小贷技术,创办了“星星贷—瑞丰快金融”品牌,目前专做“快金融”业务的就有300多人。
七是坚持做精细。瑞丰内部的严管是出了名的,归结起来就是强调一个“精”字,高效必须建立在精细、合规的基础上,坚决反对粗放的效率和粗放的管理。一些新员工一开始不理解,但过一段时间才恍然大悟:只有日常的精细和严格,才能保证合规和高质,在这样严格的管理熏陶下,一些年轻的学子进入瑞丰几年后就成长为 “大咖”。
八是坚持做善事。瑞丰人推崇“奋斗文化、以善为本”。瑞丰人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被评为“瑞丰奋斗者”的员工可以享受八项特殊待遇;瑞丰人对员工强调“孝德”,为此专门建立了孝德“1+2”基金,员工每月拿出300元,瑞丰添上600元,每个月为瑞丰员工父母发放“工资”;瑞丰人对外强调“仁义”,每年坚持为全区5000多低保户发放“红包”,2017年又成立了3000万元“瑞丰慈善基金”,用于资助低保户、养老院和贫困学生。